广东岭南红色文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06041号-1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774号 电话:020-37804656 3780463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力争到2022年,实现城市文明显著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岭南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对外交流门户作用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功能互促共进。
二、重点任务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工程
1.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实施理论学习头雁工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果实。
2.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传播。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擦亮“百姓宣讲”品牌,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出一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品课程。实施“网上理论传播”工程,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办好“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媒体理论特刊和高质量理论传播节目。
3.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及相关研究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报和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推出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实施广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一批研究基地和实践基地。加强与中国社科院等国家高端智库合作,统筹推进15至2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向新型专业智库转型,擦亮“广州学术季” “广州研究”品牌, 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
(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4.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支持建设广州市 (越秀)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整体规划保护中共三大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农讲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杨匏安旧居等红色革命遗址,连片打造革命史迹主题区域,擦亮英雄城市品牌。
5.打造广州红色文化地标。完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机制,实施红色文化设施和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建设提质工程。规划建设“中共三大纪念广场”与纪念群雕,整治提升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周边环境,建设东江纵队纪念广场。推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博物馆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合作,定期在广州举办革命历史文化主题展览。
6.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教育。加强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合作,支持在广州建设党史展览馆,设立中共三大历史研究中心。整合全省红色文化资源,加快红色革命遗址普查建档,建立广州红色历史资源数据库和广州革命历史文献资源库。统一红色革命遗址挂牌标示。办好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把革命遗址打造成为各级党校教学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7.打造广州“红色之旅”名片。开展红色旅游资源全国普查试点工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小镇建设,鼓励文创企业、旅游企业进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心打造“红色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及城市间红色之旅专线。加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
(三)人文湾区共建工程
8.创新人文湾区建设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穗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研究制定文化交流合作便利化政策,简化港澳企业及个人来穗文化活动审批程序,促进文化交融,共建人文湾区。争取文化和旅游部在广州创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创研中心。联合香港、澳门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粤港澳文化遗产游径。打造“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活动品牌。加快构建穗港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经济圈,深化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与香港在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领域合作。
9.推动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文化服务功能,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博物馆倍增提质计划,建设“图书馆之城”和“博物馆之城”。推进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等省、市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州建设大湾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引进世界级影视特效创意设计资源,引导设立电影发展基金,争取粤语电影审批权限落地广东(广州)。支持广州牵头建立大湾区演艺联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打造大湾区标志性文化品牌。
10.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实施“粤菜师傅"工程,联合香港、澳门、佛山、中山等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食博物馆,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美食研究院,定期举办国际美食文化节,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网络城市体系。
(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
11.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铸魂立德工程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大力弘扬敢想会干、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2.深化全域文明创建。出台《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开展“四级文明联创”推进文明理念培育行动,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策划建设市民荣誉馆。发展志愿服务,打造一支文化旅游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之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13.创新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实施文艺高峰攀登行动,发布广州文艺创作生产引导目录和项目题材库,安排专项经费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题材, 创作推出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精品力作。制定网络文艺繁荣促进计划,支持广州地区高校文学院开设作家班, 推动成立花城文学院,打造全国文学高地。
(五)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工程
14.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支持设立以广州、佛山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深入研究和挖掘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内涵,支持建设广州市 (荔湾)岭南文化中心区,扩大岭南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加快广州粤剧院建设,建设省级粤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粤剧振兴。推动岭南画派创新发展,支持广州建立全国美术写生创作基地,推动岭南雕塑艺术创新发展。继续推进《广州大典》编纂研究工作。建设广州记忆数字平台。
15.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活化利用。开展面向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编制岭南文化名城空间战略,将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纳入城乡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推进住建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改造,推进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推动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改造提升。推出西关寻踪路、珠水丝路等9条历史文化步道游径。活化华侨历史文化景观。
16.构建云山珠水城市文化景观视廊。开发利用亚运文化遗产,整合提升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剧院、海心沙等场馆设施及周边环境,打造广州艺术广场暨城市文化客厅。编制文化名城云山珠水艺术提升总体设计,规划建设环白云山文化生态带,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整治工程,推进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南海神庙历史文化景观带建设。
(六)文化产业壮大工程
17.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粤港澳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推动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广州原创游戏品牌、团队和企业,打造动漫游戏产业之都。办好中国国际漫画节,将中国动漫金龙奖(CACC)办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漫领域顶级专业奖项。加快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支持广州企业制定和发布全国文化装备类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推动建设中国(广州)文化装备产业集聚区(基地)。
18.创新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机制。深化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落实有利于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进世界500强文化类企业地区总部和全国30强文化企业总部及其研发基地、交易中心落户广州,培育“专、精、特、新"文化创意“小巨人"企业群。
19.搭建“文化+ ”发展战略平台。建设广州高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5G技术与高清/超高清视频技术的结合应用。支持广州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基金。做强广州市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越秀)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将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交易平台。
20.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广州市沙河片区文化振兴计划。加强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支持南沙区积极申报中国(南沙)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推动南沙游艇会成为开放口岸。
(七)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建设工程
21.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化交流。发挥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作用,与香港、澳门一道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开展申遗。深化海丝遗产保护研究,完善文化遗产管理机制。做强文化金融服务、旅游资源交易等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型文化服务离岸外包业务。
22.推动优秀岭南文化走出去。依托国际友城、世界大都市协会资源,推进岭南文化海外传播。鼓励符合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各类文化企业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加强对外文化学术交流合作。深化与国际主流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合作。推动文化领域国际机构(组织)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
23.培育提升文化交流品牌。办好全球市长论坛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从都国际论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高端文化论坛、节展。办好广州国际传播年暨城市品质提升年活动,实施“广州故事海外传播使者行动”,拓宽国际传播渠道。打造一批赛事品牌,建设体育名城。
(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工程
24.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赋予试验区省一级文化管理权限,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文化发展政策环境,探索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
25.创新媒体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建设市、区融媒体中心。支持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基金,推动成立融媒发展集团。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开展战略合作,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广东总站。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支持社会新媒体以导向正确为前提发展壮大。
26.创新文化发展投融资机制。成立广州文化发展集团,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载体。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基金(筹)牵头,联合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等发起组建广州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27.创新文化人才发展机制。赋予广州省一级文化人才管理权限,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文化人才政策,协同湾区城市引进国际顶尖文化人才(团队)并推动交流共享。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完善文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文化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及文化艺术荣典制度,在入户、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文化人才特定激励措施。实施文艺名家大师引进扶持计划,大力培养青年文艺人才和文艺创新创业团队。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要强化统筹协调,省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广州市要负起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保障。广州市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整合现有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财政资金,设立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平台和项目建设发展。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有效监管和使用。广州市各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加强督查考核。省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要加强对广州文化改革发展的督促检查,及时评估工作成效。广州市各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http://www.gd-hong.com